2025年4月9日下午,数学与统计学院在积学楼D319会议室举办了学校2025年度第二期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。本次论坛主题为“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、智能优化及跨学科应用”,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张萌副院长主持,丁剑洁院长、李宏飞教授、各系(部)主任以及全院青年博士教师参加。曹明、张彦、舒彬、郑丽琴、王悦、杨小鹏、熊文井7名教师做主题报告,研究领域涉及数学、生物学、统计学、数据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。

曹明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稳定性分析”,该研究讨论了一类增加时滞的微分方程基因调控网络的稳定性以及HOPF分岔问题,揭示了表观遗传和转录组谱随摄动参数设置变化之间的关系。张彦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具有周期时滞的反应扩散蚊群模型的动力学”,该研究将蚊子成熟期作为周期性变化发展过程,建立了一个具有周期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模型,定义了空间齐性模型的基本再生数,并求解其阈值结果。舒彬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求解工程问题的多自适应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”,该研究在粒子群算法基础上,引入自适应种群分组机制、正反学习机制以及自适应变异策略,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进化机制,并将其应用到工程优化问题中。郑丽琴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新冠疫情随机模型的动力学与概率密度函数研究”,该研究提出引入随机因素改进的传染病模型(SEIQR),通过模型动力学行为以及概率密度函数解析,量化评估不同防控策略的影响。王悦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动态模态分解在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应用”,该研究讨论了动态模态分解模型(DMD)处理高维、非线性、非稳态数据的基本思想、方法和优势,并通过案例解析了该模型在环境保护、气象监测、工程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情景。杨小鹏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基于小波变换水库水沙最优监测模型研究”,该研究采用小波变换方法构建水库水沙量预测模型,分析水沙通量的突变性、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,预测水库未来水沙通量的变化趋势,并制定最优监测方案。熊文井老师的报告题目是“数学思维与AI”,该研究讨论了数学思维与AI的协同关系,以及AI技术在数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情景,并展望AI在数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。
论坛最后,丁剑洁院长和李宏飞教授做了总结发言,丁剑洁院长充分肯定了举办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对于增进学术交流、探索科研方向、发现科学问题、凝聚科研合力的重要作用,并表示学院将为此类活动常态化、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。李宏飞教授对各位汇报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给予高度评价,并鼓励大家拓展学术眼界、深化研究内涵、争取高质量成果,为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。
此次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,不仅为是学院教师展现科研风采、深化学术交流的一次良好契机,而且为学校推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、生物医学、数据科学、统计学、工程学跨学科深度融合提供了有效思路和启示。
(供稿:数学与统计学院 撰稿:张萌 审核:丁剑洁)